【先進人物展播③】項目履約的“急先鋒”

發布日期:2022-06-14 信息來源:新聞中心 作者: 李金穗 字號:[ ]

導讀:2010年,他離開校園進入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電建人。那一年,他以實習生的身份開始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奔赴,從此,他的腳步就沒有駐足過。

 

從多彩貴州到十里江南、從青海德令哈到西藏日喀則、從深愛的家鄉到遠隔重洋的異國他鄉,只要公司一聲令下,他就背上行囊、義無反顧踏上征程。他是項目履約的“急先鋒”,從青澀懵懂的青年成長為一名穩重、干練的項目經理,他用滿腔的志向與抱負、汗水與付出鋪滿每一次前行的征途。

他叫張欽,貴州工程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項目經理,目前在納米比亞擔任鈾礦12兆瓦光伏項目的項目經理。從參加工作以來,他長期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上,從技術員到班組長,從安全總監到項目經理, 變化的是他臉龐上的稚嫩到堅毅,是他不斷精進、提升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一直未變的,是他心懷夢想、不懼困難,守崗盡責、兩肩霜塵的電建初心。

年輕就要“行”著拼,拼就一身好本領

張欽的大學專業是測控技術,剛到公司不久,他就被派到興義電廠熱工調試班組實習,參與項目調試工作,這一干就是6年。6年間,他輾轉于大大小的十數個工程項目間,雖然主要職責是電廠熱工調試以及電氣調試,勤奮好學的他,不僅將本職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還眼快手勤,主動學習、參與并接手許多管理方面的工作。

2016年,張欽的工作迎來挑戰,在青海德令哈光伏園區項目,他擔任起了項目安全總監。項目建設要求,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要對5個合同項目進行安全管理,同時在項目后期張欽還要負責項目的調試工作以及并網手續工作。

他不停地穿梭在項目和青海電網公司各個部門以及各家安裝調試單位之間。630的并網節點一點點逼近,4個項目必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帶電并網,現場安裝工作、資料準備、與網公司的對接……如山的工作讓張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每晚工作到兩、三點,早上六、七點又爬起來,有時候因為需要趕車三四百公里,去省城辦理手續的他從不買白班的火車,都是趁著半夜趕火車,只為到達目的地后能趁著白天繼續工作。這樣的日子他硬是咬著牙抗了一個多月,終于,4個項目在時間節點前全部順利并網。那一晚,張欽終于睡了好覺,那一覺很香甜、很安心、很長很長……

青海德令哈短短幾月的經歷成為張欽最深刻的記憶和最大的收獲,也讓他完成了從一個單純的技術人員到項目管理者的蛻變。緊接著,西藏日喀則、西藏昌都、威寧黑土河……,安全總監、項目經理,張欽繼續南征北戰、慎終如始。

每一次困難的時候,張欽總是給自己鼓勁:“堅持、再堅持一下”,每一次都在心里想著,這個項目后休息休息,但當領導一聲令下,他又背上行囊、義無反顧踏上征程,在他的心里,始終有著不滅的夢想,他始終堅信青春要在拼搏中度過,只有練就一身好本領,他才能走得更遠。

“疫”線寫青春,人生值得的逆行之征

2021年1月,公司承建的納米比亞光伏項目緊急啟動,項目位于納米比亞中西部納米布沙漠,從開工到并網發電實際工期僅4個月,施工條件艱苦、時間緊迫,依舊嚴峻的國際新冠疫情更讓項目履約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困難重重,許多人望而卻步,項目經理遲遲未定。張欽得知此事后,經過慎重的思考,主動請纓向領導提出愿意前往納米比亞完成該項目履約任務。

在得到公司同意后,張欽便全身心投入項目各項工作。從前期策劃到組建項目團隊,從資料收集到統籌策劃,從尋找納米比亞當地適合的分包隊伍到與業主、聯合體就項目各項事宜進行談判,事無巨細、親力親為。5月17日,在許多國人因為疫情從海外返回祖國的時候,張欽帶領項目團隊遠赴非洲,毅然決然踏上這場特殊逆行的征程。

一到項目,重重的壓力便撲面而來。一邊要確保施工隊伍的順利進場、施工任務的開展,一邊要確保設備、材料的運輸和準時到貨,面對疫情的步步緊逼,更要嚴格按照當地以及公司關于疫情防控的具體指導和要求,開展各項防疫工作,確保人員生命安全。

張欽帶領整個團隊起早貪黑、腳不停歇,一點一點疏通各個環節,終于讓項目推進逐漸步入正軌。正當團隊終于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卻因為疫情的爆發讓工程施工遭遇危機。6月是當地的冬季,納米比亞疫情感染每日新增高達上千例,死亡數十例,納米比亞政府開始為期45天的全國封禁,所有工人、機具等無法安排進場,項目幾乎陷入停滯。

項目工期近在咫尺,絕不能“坐以待斃”!張欽當機立斷,一定要讓業主和當地政府看到我們的態度!他帶領整個團隊帶領項目團隊與時間賽跑,努力減小疫情帶來的影響。

他們制定了最嚴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協調當地的多方資源,采購應急藥瓶和消殺物品,對整個項目對施工現場進行網格化分區域管理,進場的每位工人必須進行體檢、注射疫苗并持當日的核檢證明才能入場,入場后在現場進行14天的現場隔離,對進場施工的工人進行集中管理,一邊想盡辦法保障施工人員的生活供應,一邊安排專門的人員安撫大家的情緒,還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工人適當的獎勵措施,在保障全體人員生命安全的同時,盡最大努力保障工程施工不停下來。

8月8日,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更是讓業主看到了中國企業的高效與專業,也為設備進場、工程施工的順利推進贏得了機會。

12月21日16:10,項目并網帶電成功。從項目開工至結束,項目全體施工人員新冠肺炎“零感染”,未發生一起疫情感染情況和疑似感染情況,業主都感嘆到:“如此艱難的境況之下,你們都能順利履約,中國企業真的了不起!”

 “主動請纓,你不怕失敗么?”

“我想趁自己還年輕,在當打之年勇敢的闖一闖。隨著公司海外戰略的推進,國際項目會越來越多,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會讓我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不親自去體驗,怎么可能提高?既可以為公司沖鋒陷陣又能讓自己積累經驗,這一趟值得!”

成長最快樂,學習路上也要跑著前行

工作中的不停奔赴,學習的路上張欽也從未放松。在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張欽總是會抽出時間擴展自己的知識,通過努力,他不僅取得了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證,還先后通過了二級建造師、一級建造師的資格考試。不光自己要進步,他還會帶領整個團隊加強學習、共同成長。

納米比亞項目剛進場的時候,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與當地人的溝通交流。項目物資采購、與分包談判、現場與工人交流……現場與外界的一切溝通都要用到英語,團隊中人員大都是第一次參與海外項目,語言交流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在試圖尋找幾次當地翻譯無果后,張欽同志果斷帶領大家利用業余時間自學英語,好在團隊人員都比較年輕,大家一邊憑借學校的英語基礎,一邊借助手機軟件連帶手勢比劃、勇敢開口,張欽還逼著大家背誦工程項目的專業單詞、逐步累計,從最開始大家都結結巴巴、張不開口,只會簡單的“How are you”打招呼和日常溝通,再到現場與工人溝通技術相關問題無障礙,大家驚喜的發現自己仿佛打通了語言交流的任督二脈。“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咱們真是來了一趟英語口語的‘黃埔軍校’啊!”大家都互相打趣著。

“有沒有想到自己會被評為先進?”“真沒想到!這些工作,是自己份內的工作,也是我心里非常想去做的事情”沉思片刻,他又說:“算是一個驚喜吧!很突然但是也很開心,我想這是大家對我的認可。我覺得它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把責任扛在肩上,希望我用實際行動可以感染身邊的人,發揮好一個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

“在外的時候,都是通過微信視頻聊天保持聯系,相互關注彼此的健康和近況,至于理解……”說起家人,張欽沉默了很久,35歲的他至今還未結婚,早就訂下的婚事,也因為他的工作一拖再拖,面對父母的嘮叨和埋怨、未婚妻的隱忍和善解人意,他心里全是愧疚。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用言語安慰著家人。他說,這次等他把納米比亞項目的收尾工作結束后回家,這次一定要好好陪陪父母,一定把媳婦娶回家。

說起座右銘,張欽說他的座右銘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而我更喜歡他微信里的簽名“路雖遠,行必至;事雖難,做便成!”他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懷揣夢想、奮勇向前的人,這樣想著,他也這樣做著。從成為一名電建人開始,他就不斷自我加壓、不斷超越自己,用行動詮釋著“知行合一、價值創造”,負重致遠的人生信條,從未改變。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瀏覽次數: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丝瓜视频成年app无限版-丝瓜视频成年app无限播放-丝瓜视频成年版appios